美術(shù)專業(yè)知識熱點——建國70周年回歸文物
紅師教育發(fā)布美術(shù)專業(yè)知識熱點——建國70周年回歸文物
眾所周知,近一年的時政熱點一直都是各類考試的命題趨勢,的考試也不不例外。而今年我國的一件大事就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此,國家博物館展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回歸的重要文物,本次展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流失海外文物回歸盛況的一次全面展示和總結(jié),更是70年來祖國不斷發(fā)展強大的生動寫照。
本次展覽精心策劃的三個單元全景展示了70年來回歸文物600多件套,涵蓋了陶器、青銅器、典籍、書畫等諸多品類,青銅皿方罍、《五牛圖》卷、《瀟湘圖》卷、《伯遠帖》《永樂大典》等珍稀文物均為國之瑰寶。
因此,我們也預測這些文物會在軍隊文職的考試中出現(xiàn),下面就帶大家一起梳理一下這些考點。
一、青銅皿方罍
皿方罍,商朝晚期鑄造,屬酒器中的盛酒器一類,因器口銘文為 皿天全作父己尊彝 而得名,被稱為 方罍之王 。該器于1922年被發(fā)現(xiàn),器蓋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館保存至今,器身流至國外。2014年3月19日經(jīng)多方溝通和協(xié)議,皿天全方罍于6月14日回歸湖南長沙。
商皿方罍原器身通高63.6厘米,器蓋通高21.5厘米。該器形體高大、富麗堂皇,是迄今為止出土的方罍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堪稱 方罍之王 。
商皿方罍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二、《伯遠帖》
《伯遠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珣創(chuàng)作的行書書法作品?,F(xiàn)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伯遠帖》是作者給親友伯遠書寫的一通信札,其行筆自然流暢,俊麗秀雅,為行書早期的典范之作。全篇隨其本字之形,順其自然之態(tài),而又通篇和悅,自然一體,有如天成。
《伯遠帖》是現(xiàn)今學術(shù)界公認唯一傳世的東晉名家法書真跡,與《快雪時晴帖》《中秋帖》并稱為 中華十大傳世名帖 之首的 三希帖 ,亦被列為 天下十大行書 之一,排行第四。
三、《瀟湘圖》卷
時代背景《瀟湘圖》為五代董源作,是中國山水畫史上的代表性作品。
主要內(nèi)容整幅畫描繪的是江南一帶地區(qū)的風景。畫面上山巒平緩圓潤,林間霧氣彌漫,仿佛正籠罩于夏夜的氣氛中,薄暮的微光在湖面上閃爍,顯得平淡而幽深,蒼茫而深厚。
藝術(shù)特點整幅畫以橫卷式構(gòu)圖,畫面中以水墨間雜淡色,清淡濕潤,山石用筆點染,山巒多運用 點子皴 法,幾乎不見線條,以墨點表現(xiàn)遠山的植被,塑造出模糊而富有質(zhì)感的山型輪廓;而山坡底部用 披麻皴 ,顯得渾厚滋潤,江南山水的草木繁盛,郁郁蔥蔥俱得以表現(xiàn)。畫家在作水墨渲染時留出些許空白,營造云霧迷蒙之感,山林深蔚,煙水微茫。山水之中又有人物漁舟點綴其間,賦色鮮明,刻畫入微,為寂靜幽深的山林增添了無限生機。畫中那份江南秀美圓潤的神韻中,傳達著清幽朦朧,平淡天真的意境,令人從中體味出畫家那種靜觀、深思和內(nèi)省的精神境界。
意義影響董源此圖被畫史視為 南派 山水的開山之作,對后世的 文人畫 影響巨大。
四、《五牛圖》卷
時代背景此畫為唐朝韓滉的代表作品,是現(xiàn)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黃麻紙),堪稱 鎮(zhèn)國之寶 。
主要內(nèi)容畫中的5頭牛從左至右一字排開,神態(tài)各異;通過對它們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態(tài)的描繪(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表現(xiàn)了它們不同的性情(活潑、沉靜、愛喧鬧、膽怯乖僻)。
藝術(shù)特點畫中5頭不同角度的牛,用線勾勒,結(jié)構(gòu)略施暈染,以淳樸的畫風和精湛的藝術(shù)技巧,表現(xiàn)了唐朝畫牛所達到的最高水平。(整幅作品完全以牛為表現(xiàn)對象,無背景襯托,造型準確生動,設色清淡古樸,濃淡渲染有別,畫面層次豐富,達到了形神兼?zhèn)渲辰?,不愧為神品上的神品?趙孟頫題字 神氣磊落,希世名筆 。
意義影響有專家考證,韓滉的《五牛圖》滲透著濃厚的個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以任重、勤勞、溫順的牛的品性,表達忠君愛國的真情實感。在鼓勵農(nóng)耕的時代,以牛入畫有著非常的含義。此畫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五、《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大明永樂年間由皇帝朱棣先后命解縉和姚廣孝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于大成的超級類書,初名《文獻大成》,后永樂帝親自撰寫序言并賜名《永樂大典》。這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全書22,877卷(目錄占60卷),11095冊,約3.7億字,匯集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
永樂元年(1403年)雄才偉略的永樂皇帝朱棣決心修一部巨著彰顯國威,造福萬代。宗旨是 凡書契以來經(jīng)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y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最初令解縉主持編纂(規(guī)模147人),一年后修成《文獻大成》,但朱棣親閱后,發(fā)現(xiàn)此書多為儒學一家之言,甚為不滿,于是欽點精通儒、釋、道等各家之學的姚廣孝擔任監(jiān)修,同時編纂隊伍擴大到了2196人(累計達3000多人),終于在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朱棣大悅,親自作序并賜名《永樂大典》,全書于永樂六年(1408年)才抄寫完畢。
《永樂大典》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史,子,集,天文地理,陰陽醫(yī)術(shù),占卜,釋藏道經(jīng),戲劇,工藝,農(nóng)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知識財富?!队罉反蟮洹氛旧形创_定是否存在長陵,但大典副本卻慘遭浩劫,大多毀于火災和戰(zhàn)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后人以修書之名竊走,現(xiàn)今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恫涣蓄嵃倏迫珪吩?百科全書 條目中稱中國明代類書《永樂大典》為 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 。已經(jīng)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