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果和影響。 - 行測知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果和影響。減小字體增大字體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結果和影響。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全球有31個國家,15億人口卷入了戰(zhàn)爭,其中有1千萬人死亡,兩千萬人受傷,因戰(zhàn)爭造成的經濟破壞更是無法統(tǒng)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削弱了世界資本主義。1917年,俄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都垮臺了,即使獲勝的英、法等國也被削弱了。

用戶名:!查看更多評論

分值:100分55分1分

內容:!

通知管理員驗證碼:點擊獲取驗證碼

解放軍文職招聘考試結晶-解放軍文職人員招聘-軍隊文職考試-紅師教育

發(fā)布時間:2017-08-27 11:03:42結晶2、結晶過程中必修用玻璃棒不斷攪拌,防止局部溫度,而使液體飛濺,最后用余熱蒸干。留心實驗的具體操作和注意事項!考試總有這樣一道題:給出幾個實驗操作的圖片,然后辨別正誤。例題1(寧波2012年第2道考題):2.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第一節(jié) 空氣拉瓦錫測定空氣成分的實驗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了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的結論。實驗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有:2Hg+O22HgO和2HgO2Hg+O2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① 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 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集氣瓶中,并塞緊塞子。③ 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紅磷必須過量。如果紅磷的量不足,集氣瓶內的氧氣沒有被完全消耗,測量結果會偏小。裝置氣密性要好。如果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集氣瓶外的空氣進入集氣瓶,測量結果會偏小。導管中要注滿水。否則當紅磷燃燒并冷卻后,進入的水會有一部分殘留在試管中,導致測量結果偏小。冷卻后再打開彈簧夾,否則測量結果偏小。如果彈簧夾未夾緊,或者塞塞子的動作太慢,測量結果會偏大。在集氣瓶底加水的目的:吸收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要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原因:木炭和硫燃燒盡管消耗氣體,但是產生了新的氣體,氣體體積不變,容器內壓強幾乎不變,水面不會有變化。如果預先在集氣瓶內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就可以用木炭或硫代替紅磷進行實驗。不要用鎂代替紅磷!原因:鎂在空氣中燃燒時能與氮氣和二氧化碳發(fā)生反應,這樣不僅消耗氧氣,還消耗了氮氣和二氧化碳,使測量結果偏大??諝獾某煞?/p>